Yayoi Kusama 被譽為全世界十大現代藝術家之一。走一趟她的畫展,多一份瞭解精神病患的內心世界。有閏華督導的陪同及病患故事分享,更能看出其他精神分裂病患者也是如此看待世界。
「無限的網」、「圆点南瓜」、「无限镜屋」、「陽具」等等作品,都在述說著她的內在生命。她只是把她感受到的、看到的,畫出來。看了她的作品,我們會說她神經病、強迫症等等,她說她如此畫作才是療癒她內心痛楚最好的藥物。
她內心痛楚的來源來自於父母的婚姻關係、及她的愛情故事。
父親生性風流、母親生性暴怒。每次父親偷情,母親把她當成間諜(Spy)目睹父親和哪一個女性偷情,回來要向她稟告。母親會打她、拿走她的繪畫用品、撕爛她的作品。
她十多歲就開始精神衰弱及分裂,看到周遭都是圓點、後期還看到陽具。她自稱是無性戀者,可是又遺傳到父親對性的強迫性幻想(也可能是目睹父親性愛畫面所產生的身教影響)。
這讓她的生命在無性戀主義及強迫性性幻想之間搖擺,而感覺異常痛苦。她只能在畫畫裡頭找到平靜。大量的繪畫時候都是她生命最痛苦的時候。
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旅居紐約的她愛上了一個比她大三十多年的藝術家,Joseph Cornell。她以為愛情可以彌補心裡的原痛。可是,這位60多歲的藝術家無法滿足她在愛情裡的期待。據說是Cornell 的母親目睹他們親吻的那刻,用水來潑他們、以示反對。
1972年 Cornell 去世。她回到日本,接受心理治療,住在東京精神病院。
目前九十多歲的她,她依然住在東京精神病院裏長達三十多年。期間,她和很多國家的art museum 合作,甚至也和 LV 合作設計手袋。
我想,在她的視野裡,她沒有想過自己如此聞名。在她的視野裡,她只是想要把自己的痛苦投射出來,好讓自己心靈無需承載如此繁多的痛苦。每一次痛苦,她就繪畫。
尤其看到一系列的黑白色作品,我和閏華說:「我看到這些作品,特別辛苦、特別難過。」
後來回到家上網搜尋閱讀相關資料,才知道那些都是她在東京精神病院的作品。那是 cornell 去世後的作品。
把痛苦提升為美麗,那是藝術。
寫到這裡 我想起 Vincent Van Gogh。Don Mclean 為他而寫的一首歌「Vincent」裏的歌詞
「Now I think I know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And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And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re not listening still
Perhaps they never will」
透過藝術,我們活在不同世界的人可以連結上來了。
你要是有在新加坡,我希望你也能走一趟 Yayoi Kusama 的畫展,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那份痛所創造的藝術。
以量
30/07/2017
Yayoi Kusama: Life is in the heart of a Rainbow
National Art Museum, Singapore
(照片有些摘自网络、有些自己拍摄)